印刷包装企业智能化建设探讨——产品换代

2018-03-08

对于印刷包装企业来说,智能化建设是当下最具颠覆性的推手,是叠加在人力成本不断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绿色环保压力等因素之上的又一巨大挑战。“印刷包装企业智能化建设探讨”系列文章分别从“产品换代”“电商换市”“机器换人”“制造换法”“商务换型”“管理换脑”六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本篇首先探讨“产品换代”问题。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智能制造与智慧工厂的概念在一两年前好像与印刷包装企业还很远,而现在已经列入企业决策者迫在眉睫的工作议程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出全局性的智能印厂实施方案,同时单机的智能化程度也在进一步提高。原本就已经处在大变革境况下的印刷包装行业正在开始新一轮的洗礼,市场集中度将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业内企业如果不能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将很快会消失在变革的大潮中。

对于印刷包装企业来说,智能化建设是当下最具颠覆性的推手,是叠加在人力成本不断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绿色环保压力等因素之上的又一巨大挑战。那么,对于印刷包装企业来说,智能化建设究竟是什么呢?

印刷包装行业的智能制造解释

几年前浙江在两化融合工作中提出的六个“换”,十分形象地解释了这个问题,即产品换代(实现产品与服务的智能化升级)、机器换人(生产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制造换法(车间级的设备互联、企业级设备的智能工厂)、电商换市(以电子商务拓展新的市场和服务手段)、商务换型(云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换脑(发挥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作用)。 

由此看来,仅仅将智能化建设局限在生产设备和新技术整合上是不全面的。接下来各篇章中,将从这六个方面入手在一定深度上与业内同仁分享。在此有必要就一些关键性的观点和概念进行沟通。

虽然在网上已经堆满了关于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方面的论述,但是聚焦到印刷包装行业的专题讨论并不多,至于可以作为成功案例进行参考借鉴的就更少了。那么我们就从印包行业自身情况说起吧。

当前国内的印刷包装企业所处的位置

德国工业4.0中定义的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分别源于机械化、电力和信息技术。德国人将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定义为工业1.0,二十世纪初的电气化为2.0,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生产工艺自动化定义为3.0,而将制造业服务化和物联网技术催生的以智能制造为主的革命性生产方式定义为工业4.0。

按照上面的定义来看,国内大多数印刷包装企业应当算在2.5的阶段,也就是说单机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而整个生产工艺自动化还没有成为业内企业的标配。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要进行上面提到的六个“换”则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采用大刀阔斧式全面推进,还是采用重点突破、小步快跑的策略。两种策略没有什么对与错的区分,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的支持。对于具有变革型企业文化的印包企业可以走得快一些。

第二,最高管理者与中高层管理人员如何做到理念统一。一般来说,老板的想法总是领先很多的,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将会对团队上下造成恐慌,对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举措产生误解。

第三,企业组织结构将彻底改变。以前常见的以职能为划分依据的部门结构将会被打破。组织扁平化、小型化和弹性化将成为智能化建设的成果表现。

华南地区专业生产油墨的厂家--广州市阿尔斯油墨有限公司

广州市阿尔斯油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已通过ISO9001:2015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绿色十环认证),获得美国大豆环保协会认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欧盟新标准、美国限制指令等环保要求。

公司成立以来,始终秉承“锐意创新、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提出了《胶印油墨质量可控制性》的基础理论,攻克了胶印印前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公司主营“A尔斯”战略品牌下的平版胶印油墨、胶印轮转热固油墨、胶印轮转冷固油墨;胶印UV油墨(胶印紫外光固化油墨)、UV涂布光油、UV涂布逆向光油;水性涂布光油、水性涂布哑油等系列产品已得到了印刷行业的认可。公司本着“以客为先”的经营理念,着力于胶印油墨在实践应用中的难题,加大科研力度连续攻克了胶印存在的一系列难:特别是“A尔斯”哑粉纸油墨解决了哑粉纸印刷长期存在容易拖花、脱色等问题;“A尔斯”合成纸油墨解决了金银卡纸印刷长期存在附着力差、容易脱落、上机容易结皮、印品难干等问题;“A尔斯”UV涂布逆向光油解决了UV印刷长期存在的易爆、易脱、难烫金等问题,填补了国内外同类产品多项空白。“A尔斯”系列产品无论是普通胶印油墨还是UV胶印油墨的质量均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抗磨、防脱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得到了各地相关企业的一致好评,在印刷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